课程思政之地质认识实习 | 不忘初心 “地”砺前行

编辑 :邵丹蕾    时间 :2019-08-30    访问次数 :1051

为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会议精神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挖掘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学院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实践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短学期实习实践,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一院一品”项目

 

浙大地科学院以“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为主题,推出2019年本科生短学期实习系列文章。

 

系列第四篇,地质学1801班的全体同学在沈忠悦、龚俊峰、饶刚和郝艳涛四位老师的带领下,于7月6日至7月25日开展短学期地质认识实习。从杭州出发,先后至安吉杭垓、诸暨陈蔡、乐清雁荡山、建德灵栖和西天目山,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感悟爱国主义精神,不忘初心,“地”砺前行。

 

普地认知实习——地质实习的入门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第一门野外实习课,普地实习是我们地质学子一次意义非凡的经历。

 

实习的前五天,我们的足迹遍布杭州市西湖山区,一览环绕西湖的三面丘陵地貌,对西湖复向斜构造下的各种地形地貌现象进行了观察和测量:不顾烈日当空,我们在西湖龙井断层上反复练习放大镜和罗盘的使用方法;为全面了解梯云岭断层的情况,我们在大雨中翻越玉皇山;通过攀登宝石山上的峭壁,我们俯瞰西湖,对西湖复向斜有了全面的了解;我们长途跋涉辗转于各种奇异迷人的山峰和洞穴,我们团结一致背负一身晴雨走过泥泞和坑洼。我们第一次以地质学人的视角观察身边的地质现象,在四位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初步掌握了沉积岩类的肉眼鉴定,对于地质剖面有了基本的认识,学会识别船山球等主要化石。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地质学的大门在我们面前缓缓打开。

 

在建德灵栖洞的胜景中,我们因喀斯特溶洞的绮丽而着迷,在重峦叠嶂的临安昌西山脉,我们一登海拔1400余米的大明山,以求是学子的名义将其精义永久地镌刻于心。杭州市区外围丰富多彩的地质现象大大地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喀斯特等各种地貌特征也渐入人心。

 

在短暂的基础知识学习之后接受这样一次身体力行的求索,不仅增添了一份地质学习的野趣,更加深了我们对地质学习的认识,巩固了课本上条条框框的论说,使之变得越发生动易解。

 


探访安吉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坐落于浙江安吉的余村三面环山,绿水潺潺,入眼皆是青山绿水。7月11日,在赴安吉杭垓地区考察沉积岩地层、岩石、接触关系、沉积构造以及古生物之前,我们来到了安吉余村,学习习总书记的“两山理论”,进一步加深了对“两山理论”的认识与体会。

 

老师介绍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温饱,余村靠山吃山,兴办水泥厂、石灰窑。虽一跃成为全县有名的富裕村,但空中飞沙走石、河里泥浆遍布的穷山恶水,让村民们苦不堪言。2005年8月15日,余村站在探寻新发展模式的十字路口,习总书记考察余村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坚定了余村发展生态经济道路和打造美丽乡村的决心。10多年来,余村人点绿成“金”,让绿色成为发展中最耀眼、最动人的底色。余村也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阳光下的余村,显得格外明媚。围绕在同学们身边的是蓝天白云、映日荷花、青山绿水、白墙青瓦。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这如画美景的背后,是“两山”理论的深度实践,是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懂得机会成本,善于选择,学会扬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结束余村的考察,我们进一步通过对赋石水库及周围一带露头的观察,了解了沉积岩地层、岩石、接触关系、沉积构造以及古生物特性。不仅对于安吉典型的南华系、志留系、奥陶系等地质剖面有了深入的了解,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了地质工作者野外考察的方法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认识到地学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安吉,我们还第一次使用无人机获取了地貌图象,并对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处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地质学的研究带来了福音。如今,无人机等现代科技手段能替代地质学家进行很多艰苦危险的野外地质工作,获取更丰富与精确的野外数据。

 

参观革命纪念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诸暨陈蔡地区和雁荡山的火成岩与变质岩为代表性岩石,相比于沉积岩静默温柔的性子,火成岩与变质岩则更显激烈澎湃,就像战争年代抛洒滚烫热血的革命志士们。在诸暨考察侵入岩、火山岩、变质岩以及其变形构造的间隙,我们参观了新四军天目山反顽战役纪念馆。

 

据老师介绍,1945年2月至6月,形势虽然已逐渐明朗,但抗战还在继续,中华大地却还遭受着日军的掠侵。本正该合力进攻日军之时,在浙西区域,国民党顽固派却频频对新四军发起攻击。新四军被迫发起反顽自卫战役,最终三战三捷,开辟了浙西抗日根据地。

 

随后我们来到在与之相隔近400公里的雁荡山,在考察完华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地貌之后,来到了莽莽群山中的雁荡山革命烈士陵园。重温革命历程,传承革命精神。

 

乐清市是老革命根据地,有着悠久而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早在大革命时期,中共就创建了乐清地方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乐清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为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乐清的伟大胜利,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在参观中,同学们对乐清党组织的创建过程,闹荒斗争与农民武装暴动,乐清党组织的抗日救亡运动,武装抗日与虹桥起义,以及解放后“海大”的成立与乐清湾海上根据地的创建等有了详细的了解与认识。

 

在参观中,同学们被革命烈士为救亡图存、国家解放、人民幸福作出的巨大贡献与牺牲深深触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同学们深刻地意识到,没有前人的抛头颅洒热血,不计个人利益、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奉献与牺牲,我们的人民就不会有今天和平安稳的生活环境,富足舒适的生活条件。革命烈士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在战火与磨难中巍巍不倒的脊梁!

 

天目山——传承西迁精神

 

随着实习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于各种地质现象也越来越了解,并且能够能绘制简单地路线地质平面图,路线地质剖面图,地层柱状图,地质素描图等。与此同时,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知识和文脉的传承是先辈们所竭力守护的。

 

在天目山实习期间,我们来到了位于西天目山的浙大西迁办学旧址——禅源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任校长竺可桢与禅源寺方丈妙定商定,租借寺院余屋用于当年新生的教学和生活用房。沦陷之城容不下的课桌,在禅源寺重新支起。

 

站在“js6668金沙登录入口西迁办学纪念碑”旁,仿佛仍能听到那战火飞扬年代里的朗朗读书声,仍能看到一座寺院在国家危难时刻的担当,仍能触摸到在那个动荡年代里愈加彰显的人文精神。

 

永不停步的地质人

 

这20天,同学们不顾烈日骄阳、不顾瓢泼大雨,行走在山地林间,穿梭在洞穴峰峦。而带队的老师们,更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地质人的含义。一顶草帽,一根登山棒,沈忠悦老师虽年过六十,在野外却总是一马当先。当我们累得气喘吁吁时,沈老师仍能一边身手矫健的登顶,一边孜孜不倦地为我们讲解沿途知识点,也不忘时不时用幽默风趣的话消除同学们一身的疲惫。龚俊峰老师不顾白天日晒雨淋的辛劳,常常在下午和晚上本可以休息的时间,到各个房间,悉心指导我们的作业,每每都能及时解决我们的疑惑。饶刚和郝艳涛两位老师也全程陪同我们,时刻为我们提供帮助。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丰富的专业知识一路引领着我们,他们的人格品质也令我们深深钦佩。

 

从老师们的身上,我们体会到了地质学家独有的坚韧、乐观与耐性。以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并不那么顺利的环境,以坚持不懈、吃苦耐劳作斩断一切的剑,将一切困难当作磨练,在追求知识与真理的路上披荆斩棘、永不停歇。这就是老师们带给我们的,也是地质学带给我们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如此热爱地质学,为什么我们愿意用往后余生,在地质这个专业探索、开拓、收获。

 

这20天,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罗盘和放大镜,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认识地质剖面,识别主要化石,识别基本的褶皱和断裂构造,讲解判读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定点,正确记录地质现象,熟悉采集和编录标本的方法,绘制各种地质图像,熟悉地质报告要求和格式。我们还探访安吉,了解两山理论的深刻实践;踏足诸暨,感受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登上雁荡,见证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红色的历史在每位同学的心中闪耀,红色精神在每位求是地质人的身上传承。

 

同为十九岁的青春年少,那时的男儿已扛起枪架起炮,热血洒疆场,为祖国之命运而凛然奔赴战场。如今和平年代,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使命不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里曾说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当代青年要接好“时代的接力棒”必须要勇于开拓进取,为人民幸福,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而奋勇前进!前辈和师长们的精神犹如明星,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地质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永不停步。

 

那么,加油走吧,永不停步的地质人!

 

 

文字:蒋昕浩 龚俊峰 罗宣

摄影:蒋昕浩 沈帆 沈忠悦 郝艳涛 饶刚 陈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