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之普通地质实习 |追忆先辈 “地”志研思

编辑 :邵丹蕾    时间 :2020-08-06    访问次数 :900

为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等会议精神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js6668金沙登录入口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育人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短学期实习实践,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一院一品”项目。

为认真落实学校各项疫情防控政策,金沙官网今年的短学期实习实践教学主要通过线上教学的形式开展。全院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努力克服困难,积极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浙大地科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作为项目宣传推广平台,以“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为主题,推出2020年本科生短学期实习系列文章。系列第四篇,地质学1901班的全体同学在龚俊峰、郝艳涛、饶刚、刘艳四位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3周的普通地质实习。

由于疫情影响,我们虽然不能到实地亲手测量产状、观察岩性,亲身体会地质人的野外生活,但是龚俊峰、郝艳涛、饶刚、刘艳四位老师为我们奔波于各个考察点。他们仿佛是我们的“眼睛”,用视频会议、照片、短视频的方式展示了灵栖三洞令人叹服的喀斯特地貌,船山组和胡乐组岩层中万年不朽的船山石和笔石,诸暨璜山、陈蔡典型清晰的石英闪长岩体和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他们充当了我们的“双脚”,冒着大雨在安吉杭垓寻找剖面,顶着烈日攀登三折瀑、雁湖,带着同学线上游历雁荡山;他们还是我们的“双手”,测量产状、记录GPS定位,为百千里之外的同学传递作图数据......

纵使我们只能在家面对不时卡顿的视频画面,无法亲眼观察那些奇特的岩石、裸露的剖面,但是有老师们为我们在野外记录下视频、照片和数据,辅以谷歌地球等软件,我们依旧能在屏幕前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学到扎实的地学知识,感受地质学独一无二的魅力以及老师传递给我们的,地质人求真务实、吃苦耐劳的精神。

安吉篇

7月5日四位老师到达安吉,为我们开启了线上地质实习之旅,一场地质学知识与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盛宴。通过直播,我们仔细观察了安吉的地层剖面和岩石性质,也看到了那著名的两山理论石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切实感受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对于习总书记的两山理论有了更直观和更深刻的理解。这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国家战略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这片绿水青山中看到的,不仅是千万年的地质之美,更有这其中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共同致远的和谐之美。

天目山篇

西天目山位于杭州市西北部的临安境内,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美誉,是我国极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有许多动植物品种乃至珍稀物种,也是我国各个自然学科的重要教学科研基地。四位老师不辞辛苦,在烈日下行走于山地之间,给我们全程直播,带领我们探寻地球岩石的奥秘,分辨珍贵树木与动物:中国特有的野生银杏、被誉为大树王的柳杉,透过林立的怪石、华严寺的岩层、西天目山的地形等推测千百年前天目山的演化过程,追寻山的成因。

西天目山不仅有着美妙的风景,更有着光辉的历史,它曾经为国内抗日救亡的连动中心,当时国民自卫队的士兵训练培养都曾在此处。周恩来总理为了鼓舞整个国内有志于抗日的英雄志士,还曾来到西天目山发表著名的演讲,分析了抗战形势,指明了抗日的前进方向。

西天目山还有一所著名的禅寺——禅源寺。其位于西天目山南麓的昭明、旭日两峰之下,掩映在青山绿叶之间,还曾是浙大西迁的中转站。

1937年8月“淞沪战役”失利之后,竺可桢老校长怀着教育救国的远大志向,带着一众浙大师生踏上了西迁之旅。同年9月,竺校长和西天目禅源寺方丈妙定商议后,决定租借寺院余屋,作为大一新生的教学和生活用房。虽说当时禅院寺处于深山老林,条件简陋,但胜在清幽自然,教授和学生们朝夕可见,授课解惑都十分方便。寺庙中的清规戒律,氛围的熏陶对于师生的心性和情操培养也极为有益。浙大的导师制便起源于此,当时为国内首创。

昔日,抗日志士洒血于此山,东方剑桥传书授道于此山。炮火不曾阻挡中国人民求独立的心,亦不曾阻碍莘莘浙大学子求是启真的追求。今日,这些精神也应当被延续。

老师们在直播过程中还强调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后,发展经济成为各省的首要任务,一度的唯GDP论导致了一定程度上对环境保护的忽视。天目山的生态环境也曾因此被人为破坏,人地矛盾激化,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胁。而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国家开始重视起生态文明的建设,走上了“五位一体”的发展道路。政府开始转变工作方式和内容,村民也在各种宣传攻势下开始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整个天目山的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恢复。

雁荡山篇

7月11日,老师们抵达温州雁荡山,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线上考察。雁荡山是一座形成于1亿前的白垩纪早期喷溢流纹质破火山,是流纹岩的天然博物馆,也是我们浙大的地质实习基地。老师们此行的目的就是通过在雁荡山地区的考察,让我们对火成岩及火山喷发、流水侵蚀产生的地形地貌,以及雁荡山地区的革命历史积累一定的认识。

11日上午老师们早早地来到雁荡山博物馆等待开馆,并开启了视频会议。从博物馆院子里的流纹岩到博物馆内部地质模型,从地质遗址厅到火山演示厅再到文化厅,老师们详细地讲解了这些火成岩的成因,雁荡山四期喷发以及各地层的特点,为我们日后的实地考察打下了基础。

随后老师们来到雁荡山革命烈士陵园,在这里安息着400多位各个历史时期牺牲的浙东南地区的革命烈士。雁荡山不仅山水奇秀,风景优美,也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也曾是括苍地区游击根据地之一。正如这里广布的热烈的火成岩一般,曾有着许许多多斗志昂扬的革命烈士为抵抗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热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如今,作为后辈的我们虽不能亲临现场感受,但是在聆听老师的深情讲解以及观看威严的陵园景观后一股敬佩尊重之情油然而生。今天人民安定富足的生活都是那些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并充分利用好这来之不易的条件,传承烈士精神,报效国家、回馈社会。

接下来的两天老师们背着沉重的岩石样品,踏着湿滑的山路,先是勇攀三折瀑直播讲解,后又抵达海拔1000多米的雁湖录制视频。虽然因为山里信号不佳的原因,直播不太顺利,但是老师们身体力行,为同学们四处奔走拍摄,细心讲解,令我们非常感动。

本次实习采用线上开课的全新形式,虽然不能实地考察、当面探讨,但依旧收获满满:老师细致入微的直播、讲解加上短视频、照片的全方位展示也让我们牢牢掌握了地质基础知识;四位老师不畏高温酷暑在野外考察、拍摄、直播、上课,他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品格令我们敬佩;课程还让我们在了解革命历史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的同时,更加明确了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我们定当学好专业知识、树立远大理想,接过老师们手中的接力棒。做新时代的地质人,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谱写新时代的新篇章。


文 | 李晨皓  严一熙

图 | 刘艳 饶刚